發佈日期:

冬奧/速度與危險並存的運動 短道速滑競爭激烈刺激

TVBS記者 湯道舜 報導 發佈時間:2022/01/31 11:30

短道速滑是一項在長度比較短的賽道上舉行的冰上競速賽,和速度滑冰不同的是,短道速滑選手需要經過幾輪比賽,才能分出勝負。因此,每場比賽的排名都很重要,通常每場比賽會安排4到6名選手同場競技,每輪成績前兩名的選手有機會從預賽、四分之一決賽、準決賽,殺入到最後決定獎牌的決賽之巔。

個人較量也要團隊配合 戰術類型多樣含心理戰   短道速滑之所以吸引觀眾的原因,在於這項運動除了是個人能力的較量之外,更著重於團隊戰術配合的競技。尤其為了爭奪有利位置,選手在場上你爭我奪、激烈的競爭造成場面略顯混亂,也因為不同分項比賽的特性,戰術應用上更是豐富多樣,按照戰術性質可以分為領先類、拖後類、破壞與犯規類、掩護與配合類,以及心理戰。

你爭我奪選手滑倒機率高 領跑或緊跟在後伺機而動   由於比賽需要借助隊友的戰術運用,因此短道速滑賽中,選手滑倒的機率會高於速度滑冰賽事,所以規定參賽選手必須戴上頭盔保護安全。在長距離的賽事上,選手需要決定個人的競賽風格,有的選手會率先領跑,遠離其他競爭者避免滑倒;或是選擇跟在領先群的後方保留體力,在最後衝刺時刻脫穎而出,奪取獎牌。詳細報導請見: news.tvbs.com.tw/world/1705061?from=Copy_content

冬奧/速度滑冰姿態優雅競爭激烈 選手競速比拚爆發力與耐力

速度滑冰是一項在指定距離內較量滑行速度最快的冰上運動,比賽時,選手競速的姿態看來優雅,實際上卻是速度、爆發力和耐力的比拚。速度滑冰也被稱為是一種讓選手不借助外力,就能在平面上達到最快速度的運動項目。

兩兩一組同場競技 滑完一圈交換賽道 一般來說,速度滑冰採取「歐洲賽制」進行,選手兩兩為一組參賽,分為內、外兩個賽道,以抽籤方式決定選手是哪一個賽道起跑,每滑行一圈後,就要交換賽道;為了避免選手在換道時發生衝撞,外道選手擁有優先權,萬一發生碰撞,則判內道選手失去比賽資格,比賽勝負根據滑行成績排定名次,用時較少者獲勝。 速度滑冰考驗選手技巧 各種動作講究協調省力 速度滑冰考驗選手是否能以協調、省力的全身動作,以最快速度滑完規定距離的運動競賽,對於選手在直道和彎道的滑行技巧要求很高;至於在起跑動作上,也會影響選手的比賽成績,多數選手會選擇正面前腳點冰法,由靜止狀態立即進入到快速滑行;側面起跑法又可分為兩刀平行式、丁字步和點冰式三種。另外選手的擺臂動作,也有助於滑行時的協調,產生加大蹬冰力量的作用。https://news.tvbs.com.tw/world/1704485?from=world_extend

速度滑冰被稱為是讓選手不借助外力,就能在平面上達到最快速度的運動項目。(示意圖/shutterstock達志影像)
發佈日期:

冬奧/歷史第一人! 滑冰女王伍絲特狂掃11面奧運獎牌

TVBS記者 常威言 / 責任編輯 陳昫蓁 報導 發佈時間:2022/02/01 19:24

如果這次北京冬奧順利奪得金牌,荷蘭競速滑冰天后伍絲特(Ireen Wust),將成為史上唯一一位連5屆冬奧都收穫金牌的選手,這位35歲的傳奇滑冰女王,不只要突破自己的極限,更要締造前無古人、後無來者的歷史紀錄。   1997年某天凌晨5點45分,11歲的小女孩伍絲特和哥哥在嚴寒的冬天中,觀看父親的滑冰比賽,從那刻起,伍斯特就知道自己的未來志向,腦海中不停迴盪著「這就是我想要的,我所嚮往的運動」。在接下來的每個假日,伍絲特都會和父親一起去溜冰場,童年時期的伍斯特,還不知道自己即將成為競速滑冰界的傳奇明星。

不停的訓練和對滑冰的熱愛,讓伍絲特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,年僅19歲的伍絲特,在3000公尺競速滑冰項目奪金, 擊敗格倫尼伍爾德(Renate Groenewold)和克拉森(Cindy Klassen)一舉成名,成為荷蘭史上最年輕的奧運金牌選手,當年她也獲選為荷蘭年度最佳女運動員。

伍絲特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。(圖/達志影像美聯社)

除了2006年杜林冬奧外,伍斯特還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勇奪1500公尺金牌、2014年索契冬奧拿下3000公尺、團體追逐賽金牌,和2018年平昌冬奧上贏下1500公尺金牌,在平昌奧運會結束後,伍斯特成為首位拿下11枚奧運獎牌的競速滑冰運動選手,也是第一位獲得9枚奧運個人項目獎牌的女生運動員。   儘管擁有輝煌的戰績,但伍絲特卻在2019年遭遇重大衝擊,她的前隊友兼摯友德特科姆(Paulien van Deutekom)因為肺癌過世,當時在備戰中的伍絲特,心情受到影響,可強大的心理素質,逼迫自己要為隊友而戰,伍絲特在當年的世界盃波蘭站中,刷新賽道紀錄且拿下1500公尺項目的冠軍。   拿下世界冠軍的伍絲特,在賽後受訪時表示,要將這樣的榮耀獻給已逝的好友德特科姆,認為能拿到冠軍是受到德特科姆的幫助,「這絕對是我職業生涯中,最意義非凡的冠軍了。」   人美心善的伍絲特,還將冠軍獎牌送給德特科姆的小女兒,伍絲特也透露,自己人生的轉捩點就是好友過世的那年,以前都會非常在乎有好成績或是拿冠軍,長期都專注在比賽上,但如今更喜歡和隊友一起奮戰的感覺。

伍絲特是有史以來,獲得冬奧獎牌數最多的競速滑冰運動員,總共拿了11枚獎牌,其中包含5枚金牌、5枚銀牌和1枚銅牌;伍絲特原本預期在2018年平昌冬奧後就要退休,但今年這位沙場老將重磅回歸奧運舞台,她將為了個人5連霸而戰。(麗台運動報)

詳細報導請見: news.tvbs.com.tw/sports/1706083?from=Copy_content

發佈日期:

冬奧倒數!中華隊首批選手抵達 TVBS直擊北京首都機場

記者 陳韻雯 / 攝影 朱光弘 報導 發佈時間:2022/01/28 19:54 最後更新時間:2022/01/28 20:10

北京首都機場民眾:「機場兩邊,好像兩個世界。」 左邊是一般旅客,右邊圍起又高又長的隔板,完全看不見的內部,這是北京冬奧封閉通行區,也是唯一的國際出入通道。 北京特派記者陳韻雯:「今天抵京的唯一一架瑞士航空,就是冬奧專機,上頭包含是我們第一批抵京的代表隊選手,像是女子雪橇林欣蓉。」 北京冬奧中華隊選手林欣蓉:「好的,我們現在仍在等行李,不知道要等多久,上次(測試賽)等了一個半小時吧。」

選手下機後,得先做PCR檢測,再搭乘接駁專車。   北京冬奧中華隊選手林欣蓉:「Bye,Bye!」 座位區跟司機之間還有一道隔版。車內椅子有貼紙,提醒間隔坐,保持社交距離。就算進了選手村,所有接待人員,都是全身防護服。 北京冬奧中華隊隊員:「哇。」 讓人驚艷的,不只舒適房間。主媒體中心的智慧廚房,全自動烹飪、備餐、送餐,引起外媒好奇、拍照。

北京冬奧2022

北京冬奧人員:「我們在這個區域是沒有廚師的,所有都是靠我們智能設備炒鍋,它自動來烹飪的,減少這種防疫的接觸。」 為了防疫,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315公頃,以及地鐵站出口,全數封閉。 北京特派記者陳韻雯:「在我後方是冬奧主場館鳥巢,可以看到在附近天橋上,已經架起了鐵絲圍籬,有監視器也有警察在把守,而再往下看當中一個出入口,有多名的警力戒備森嚴,還有出入的都要檢查證件,所以說整個北京冬奧,整體氛圍感覺是少了歡樂慶典感,多了一點疏(隔)離感。」

詳細報導請見: news.tvbs.com.tw/sports/1703510?from=Copy_content